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失眠了别数羊,不好使…

作者:刘波 责任编辑:李家宝 来源: 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0-02-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01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失眠使人精力不足,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沉,并影响到人的学习和工作。长期失眠使人感受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思维的灵活性降低。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约每10~12人中就有1人患失眠[1]。据专家估计,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2]。失眠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形成有症状性糖尿病、增高冠心病发生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还可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因睡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失眠的人群中,年龄层次上以中年人失眠最为严重,因为中年人压力最大,首先是心理压力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矛盾日益增多,处于工作岗位上的中年人压力都很沉重。不管是各级官员,还是白领人士,或者是普通员工,均有各自的心理压力,都可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有研究表明[3],失眠者女性多于男性,并且各年龄段都可出现失眠症状,但31~40岁的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职业分布上看:退休人员占第一位,这可能与近年来退休年龄提前及相关心理调适不佳有关;第二位的是管理人员,因他们中大多数人工作、应酬繁忙,生活不规律,又缺少一定的体力劳动。


02失眠的原因

1)心理因素:它可以占到慢性失眠患者的65%。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焦虑、抑郁、紧张时出现失眠。另外失眠症患者常常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心理因素可以引起失眠,反过来,失眠又能影响到人的心理。有研究表明[4],失眠患者不但有严重的焦虑紧张,而且抑郁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

在心理因素中还有一些心理误区值得注意:首先是害怕心理,许多慢性失眠患者都有这种感觉,即将要睡觉或晚上一上床就担心今天是否能睡好,或是尽力让自己很快入睡,但事与愿违,越想睡越不入睡,越不入睡越着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一夜折腾,瞪眼到天亮。

2)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都可引起失眠。具体可以有:①睡眠环境的改变;②强光;③噪声;④温度异常;⑤卧具不适等[5]。

3)睡眠节律的改变: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搅乱了正常的作息规律,也会造成睡眠障碍。

4)生理因素:饥饿、疲劳、性兴奋等。

5)药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药物依赖或戒断症状。

6)躯体疾病因素:也称为器质性失眠,即各个系统的疾病均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如循环系统疾病的心脏不适;消化系统疾病的腹痛、腹胀;呼吸系统疾病的咳嗽、喘憋等。

03失眠的表现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劳或缺乏清醒感、白天困倦思睡等。

1)入睡困难:这种失眠又称“难入睡性失眠”。当躺在床上以后,脑子越来越清醒,过去的事情像电影一样不停在脑子里显现,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事,越易引起烦躁,越不能入睡,就这样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一直要折腾一二个小时才能入睡。还有一种失眠现象是上床后,脑子里并不想什么,就是睁着眼睛睡不着,这种失眠叫“皮层下性失眠”。

2)易醒:睡眠中间易醒,睡眠后脑子仍保持一定的警觉程度,周围稍有响动就被惊醒,一夜之间反复多次,实际睡眠时间较少,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感觉疲惫无力。这种失眠又称为“浅睡性失眠”或“间断性失眠”。

3)早醒:表现是上床以后也能较快地入睡,但很早就醒来。醒后就不易重新入睡,眼睁睁地等到天亮,这种失眠叫做“早醒性失眠”或“终点失眠”。这种现象多见于中老年人。

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多见,其次是睡眠浅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对失眠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使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治不愈。

就寝时,紧张、焦虑、担心更加明显,清晨感到身心憔悴、疲乏无力。失眠者常常试图以服药来对付自己的紧张情绪。服药剂量越来越大、服药种类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差,信心则越来越小。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失眠问题更加突出。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可造成药物依赖、个性改变、情绪不稳等。

失眠每周3次,持续1个月以上,且对社会功能有损伤或失眠引起显著地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低下就可以诊断失眠症。由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导致的失眠为继发性失眠。

04传统医学看『失眠』

失眠在中医属于“不寐”的范畴。其发病多于情志不遂,心、肝、脾等脏受损,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以下病因病机较为常见:

1)肝气不舒: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如果经常情绪不佳,容易生气,憋气,就会导致肝气不舒,影响气机,导致气滞血瘀,心神不宁,不得安睡。

2)胃气不和,夜卧不安:中医认为“胃不合,则卧不安”,如果饮食不节,比如暴饮暴食,或者睡前过度进食就会使肠胃受伤、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3)心肾不交:中医认为如果患者处于一种身体虚弱或者久病不愈的状态,就会耗伤肾阴,导致心肾不交。而心主神志,如果心火亢盛就会影响睡眠。

4)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中医认为脾胃为心血之源,如果思虑劳倦太过,脾胃受损,就会造成气血不足,导致心神不宁而失眠。 

05传统医学治『失眠』

1)气血亏虚型或心脾两虚:

最常见于中学、大学学生和刚毕业不久参加工作的青年,另外老年人也比较常见。

除了西医失眠的症状,还表现为多梦、易醒、早醒、心悸健忘,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一活动就感到气喘;嘴唇、指甲的颜色都比较淡;舌头胖、两侧有齿痕,舌苔白。

治疗:归脾汤(加减)、人参归脾丸、当归补血丸、七叶安神片等。针灸治疗取脾俞、心俞、神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

2)肾阴不足型:

主要是更年期女性较多,也见于部分老年人。

除了西医失眠的症状,还表现为心烦易怒(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盗汗可以说是这种类型失眠最突出的表现),手足心发热,甚至要把脚、手放在被子外面睡觉;伴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等,舌红少苔、少津 ,脉细数。或兼见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等。

治疗:六味地黄丸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左归丸加减。针灸治疗取前顶、后顶、络却、内关、神门、劳宫、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

3)肝郁化火型:

表现为急躁易怒、入睡困难或整晚不能入睡、头晕多梦,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大便干燥,便秘;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疗:龙胆泄肝汤加减,丹栀逍遥丸等。针灸取穴阳陵泉、太冲、行间、足窍阴、定神针、四神针(前顶、后顶、络却)、手智针(神门、内关、劳宫)、风池、神门等。

4)痰热内扰型:

大多见于糖尿病和胃肠功能不好的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居多。

除了西医失眠的症状外,还表现为头晕、头重,痰多胸闷,恶心,嗳气反酸,大便干燥,心烦,口苦,舌红,苔厚黄腻,脉滑数。

治疗:柴芩温胆汤加减。针灸以内关、神门、劳宫;前顶、后顶、络却;中脘、脾俞、胃俞、心俞、肝俞;丰隆、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加减。

5)胃腑不和型:

见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嗳气,矢气恶臭,大便不爽,睡眠不实,辗转反侧,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保和丸加减。针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历兑、隐白等穴。

06饮食起居调『失眠』

调配膳食时,不寐者不论虚实寒热均不宜烟酒、咖啡、浓茶,不宜食用使用大辛大热,大寒大凉、食性偏颇明显的食物,以不耗气、不动火,平和的食品为主。

不寐一证和情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应从几方面加以疏导:

心理咨询,倾诉交流,游山玩水,娱乐欣赏等。

虚证应注意饮食调养;实证要加强运动锻炼,畅达血脉,促进代谢;热证尤其要注意情绪调理。

睡前不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书报,不谈感兴趣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Michael Chase,Thoma Roth.HisomLnia.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9:12-34.

[2] 刘世褶.睡眠研究和展望[A].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1996,3-6.

3]许红.失眠症1018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 (2): 114 -115.

4]潘集阳,赵耕原,张晋碚,等.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78-179.

5]王心明,严明秀.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 (14 ): 15-16 .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